离职后买房卖房小心套路 遇到这7种请及时举报
近日,市国土房管局发出通知,整顿房地产开发销售中介违法违规行为,对违法违规者将依法采取责令限期整改、处以罚款、取消网上签约资格、停业整顿等办法,并纳入“黑名单”。 我们梳理了房地产销售中的一些常见“套路”,帮手买房者识别。若市民遭遇到这些“套路”,请向有关部门举报。 套路1 “销售返租”是诱饵,多加小心 “销售返租”表面上看来很美:房子一般都是精装房,高端大气上档次,然后告诉你已经有大手笔投资方租下整栋(或者整层)开酒店,你只需付不高的首付就可以坐收租金,以租养供,若干年后房子就相当于白赚的了。 专家分析其风险:有些“销售返租”项目一旦销售完成,开发商(中介)便套现出局,承租商(有可能就是销售者的“影子公司”)背着巨大的租金成本,支付能力和信誉难以保证。同时,购买这样的房子有巨大的金融风险。 套路2 假消息刷屏,营造疯抢假象 “内部消息,XX楼盘房价要涨了!”“即将限购限贷,快点下手投资!”“XX学校要修了,XX小区房价要涨了!”……这样的消息,在伴侣圈刷屏,你似曾相识? 一些开发商或中介喜欢利用微信、论坛等散播所谓的“内部消息”,制造购买氛围,鼓动买房者“迅速出手”,这在中介行话叫作“催单”。 套路3 假“团购”真圈钱,你信就输了 买房子都能团购?如果你真的信,单位与职工终止劳动关系的,单位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30日内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理变更登记,并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审核文件,到受委托银行办理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转移或者封存手续,你就输了!某资深业内人士暗示,所谓“团购”,不过是和开发商联手把本来该卖1万的商品抬价到1万2,然后再打折1万1卖给你。而到底房子售价应该是多少,我市目前已要求房地产预售一户一价备案,销售应以有关部门批准的备案价为准,而不是开发商或者销售商的“喊价”。 套路4 低于市价房源,大多是假的 很多人的买房之路都是从刷各种提供房屋信息的APP开始。有时,你会刷到一个户型、设计、小区环境等“性价比超高”的房源,直辖市和省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以及其他设区的市(地、州、盟),应当设立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,作为住房公积金管理的决策机构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的成员中,人民政府负责人和建设、财政、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有关专家占1/3,工会代表和职工代表占1/3,单位代表占1/3,这时是不是会很激动? 这可能是销售人员设下的一个套,你兴冲冲而去,人家才会告诉你:“大哥,不好意思,这套房子刚卖掉了,我给你推荐一套更好的……”或者“卖方涨价了,你看要不然你加点儿钱……”。 业内人士暗示,低于市场价的房源绝大多数都是假房源或者瑕疵房。个别无良中介人员,为了吸引买房者会隐瞒瑕疵,甚至故意释放假的低价房消息,来获得意向客户的信息。 套路5 为赚中介费,怂恿卖家标高价 在楼市较火热时,很多二手房卖家刚对房产中介表达出卖房意愿,中介就会开始给客户当“军师”。他们劝客户把价格标得高一些。“你们小区昨天一套房才卖了50万,你要卖就挂55万,就算被人砍价,至少也能53万成交,轻轻松松多挣3万。”或者有买房者已经与卖方签订定金协议,中介销售人员也会怂恿卖方毁约,以哄抬房价赚取更高利润。 业内人士称,类似做法,看似在为卖房者谋利益,实际上是中介为了捞取更多的中介费。甚至还有个别中介,隐瞒真实的房屋交易信息,低价收进高价卖(租)出房屋赚取差价。 对买房者来说,这些高于实际价值成交的房屋,在楼市的冷静期中,遭遇到其他正常价格入手的卖家后,难以转手。 套路6 买房“假离婚”,买房者风险大 部分中介为促成交易,会通过诱导买房者办理“假离婚”,“享受”首套房的契税优惠,骗取银行更低的首付比例和利率优惠。有中介甚至直接替买方制作可以以假乱真的“离婚证”和“工作凭证”等,以蒙骗房管部门和银行,并收取数百元“工本费”。 有的买房者听信中介游说,真去民政局办理离婚。“为买房假离婚”变“人财两空真离婚”的狗血剧也因此时常上演,给家庭和个人带来极大的痛苦。 业内人士提醒,我市公积金中心已经与民政部门联网,一旦被发现“假离婚”骗取公积金贷款,将被划入“骗贷”名单,成为重点关注对象。 套路7 警惕“ABC单”,小心买到“串串房” 市民在买卖房屋的时候,要小心以炒房为目的的买卖,中介行话称“ABC单”。也就是说,炒房者或中介(B)先交一部分钱与卖方(A)签订一个购买协议,但是短期内不去房交所办理过户条件;然后把房子标高价格后继续寻找真实的买家(C),最后通过隐瞒或者谎言,让C与A成交,从而在中间赚取差价。 (代办住房公积金提取:13929517306谢先生) |